颜真卿,字清臣,是我们最熟悉的中国大书法家之一,其楷书与欧阳询、柳公权、赵孟頫并称“楷书四大家”,他创立的“颜体”是我们最熟悉的字体之一,也是小编最喜欢的书法体,刚劲、雄浑是其最显著的风格。其实颜真卿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,就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,他生活于唐中、玄、肃和德宗时期,大家都知道这是大唐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时期,他在这个时期的史书里也留下了自己惨烈的身影。
颜真卿画像
颜真卿是著名的大家族琅琊颜氏的后裔,然而少年丧父,由母亲拉扯大,因为家贫没有纸笔,就用黄土水在墙上练字。开元22年中进士,后来因敢于诤言得罪了奸相杨国忠而被贬到平原郡任太守,在任上他敏锐察觉到安禄山可能谋反,因而做好了充足准备。天宝14年安史之乱爆发,因事起仓促,一时之间河朔等地都被攻陷,唯独颜真卿的平原岿然不动,他又联络各地起兵反抗,十七个郡响应并公推他为盟主,强大的声势使得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。肃宗即位后,因他的功绩拜他为太子太师,封鲁郡公。
祭侄文,天下第二行书
德宗时,淮西李希烈拥兵反叛,攻陷了汝州,宰相卢杞嫉恨颜真卿,撺掇德宗派已七十多岁高龄的颜真卿去汝州招抚李希烈,其实就是有去无回。颜真卿明知凶险仍不顾高龄慷慨前往,果然被李希烈扣下,李希烈在汝州对颜真卿各种软硬兼施,希望颜真卿做他的宰相,颜真卿坚辞不受。他自知必死,亲自作了自己遗表、墓志和祭文。兴元元年(785年),颜真卿被叛军缢死于龙兴寺柏树下,终年七十七岁。
颜真卿死后墓地其实是个谜,史书记载淮西叛乱平定后,颜真卿的灵柩被护送回京,葬于其故里京兆万年县颜氏祖坟,德宗废朝五日,谥文忠,死后极尽哀荣。然而京兆万年县的颜真卿葬地早已无存,倒是在句容、湖州和山东费县等地都有颜真卿的墓地,另一个稍可信的墓地在偃师,明朝万历33年偃师知县吕纯在今偃师山化乡汤泉村发现了颜真卿墓,当时墓地已荒芜,他对颜墓进行了重修,并立碑纪念,清乾隆55年,当时的知县又对颜墓再次整修,并又立了一块碑,现在这两块明清墓碑都保存完好。
偃师的颜真卿墓
偃师的颜真卿墓